• 欢迎光临中国民族网!
  •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
  • 首页
  • 艺术
  • 艺术动态
  • 民族艺术家
  • 历代名家
  • 当代名家
  • 名家访谈
  • 艺术研究
  • 展览展示
  • 主管部门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主页 > 艺术 >
  • 从不卖画的艺术家——侯德昌

  • 发布时间:2015-07-19 16:25  来源:未知
  • 4.09K
  •      
        侯德昌,1934年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,他自幼酷爱书画。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。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。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    书画界对太行山的内涵挖掘不够
      侯德昌1933年出生于河南太行山区辉县南田庄村一个贫苦农家。对于绘画的最早记忆,是幼时放牛、割草、打柴的间隙,拿着石块在田边画牛,或以沙作画。1956年开始,侯德昌负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5年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1998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      故乡太行山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。他说:“太行山气势雄伟、结构清晰,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源远流长,但对太行山的内涵挖掘却不够,我做的就是要填补这些空白。”为此,侯德昌经常前去太行山探访,跋山涉水、寻找灵感。
      1995年,侯德昌在辉县历时两个月采风,选取了百泉、郭亮、石门天池、潭头电站、南坪松瀑、白云寺、大佛殿、文昌阁、八里沟、龙水梯十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、自然风光,绘制了《辉县十景图》。
      “我出生在太行山,在艺术的道路上,人、画、山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,对太行山有着深厚的感情,这感情转变成艺术追求,就是要用太行山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。”侯德昌说。
      为国家和民族精神创作
      “是国家培养了我,给国家和人民做事是理所当然的。”侯德昌说,他的艺术之路从开始就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,他为国家而画、为人民而画。
     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大型国画《幽燕金秋图》是他的作品,描绘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,以宏大气魄和全景式构图展示燕山长城的雄姿。画面远景处山峦耸立,长城雄卧,巨浪拍岸,山风海浪逼人而来,近景处则苍松昂扬,花红绚烂。侯德昌说,这幅山水巨作传递的祖国之情、民族之情,正代表了这个时代蓬勃有为、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      瞻仰过毛主席纪念堂的人,对纪念堂镶嵌的17个大字——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”往往会印象深刻。这幅隶书作品出自侯德昌之手,几个字也成为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和永恒的印记。
      侯德昌擅作大幅书画。人民大会堂内的《黄山卧龙松》、《松涛深处听泉声》、《松瀑图》、隶书《到韶山》、草篆《九九归字图》,中南海的《山永寿松长青》,八一大楼内的《长城雄关图》等,他的作品大都雄浑厚重,表现了历经沧桑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、民族精神。他说:“太行山人艰苦奋斗、改变命运的历史,就像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诗缩影。”
      从不卖画却慷慨捐画
      身处艺术市场化大潮中,侯德昌则是一名不愿出名的艺术家。他选择和市场保持距离,从不卖画。他说:“先有人品,后有画品,人无品格,下笔无法。”艺术创造要纯粹,需甘于寂寞,固守心中家园。
      他的画博得艺苑极高赞誉,却不是市场上的“高价商品”。他从不将自己的画拿到市场上出售。对一些人的不理解,侯德昌袒露心迹,他说:“如果拿起笔就想到钱,这是很大的毛病,对做学问练功夫没有好处。我感觉首先要老老实实做人,老老实实做学问。”
      侯德昌先生从不卖画,却经常慷慨捐画。为了弘扬传统绘画艺术,侯德昌选择将自己的艺术馆建在新乡市辉县的山区农村。他向家乡人民先后捐赠180多件(套)书法、绘画作品,其中包括丈八尺书法《兰亭序》、25米长巨幅国画《苍松图》、丈六尺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词《沁园春·雪》、丈八尺的国画作品《半岭桃花迎春风》等精品,供群众观赏。
      国家哪里有灾难,哪里就牵动着他的心。1998年长江洪灾,侯德昌捐出自己的作品义卖,还捐出现金。抗击“非典”、四川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,他都捐画捐钱,至今已经难计其数,以实际行动表达一个艺术家的爱国之心。 








     
    简介
    侯德昌,1934年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,他自幼酷爱书画。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。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。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    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,后留校执教,现任该院绘画教研室主任。副教授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擅书画 。
    1974年与白雪石合作山水画《长城脚下幸福渠》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    1977年为毛主席纪念堂书写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”,获文化部奖。
    1982年作品《崂山图》参加法国沙龙美展 。
    1983年开始探索刻字艺术,1984年所作书法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,并先后三次在北京、河南举办刻字书法展。出版有《侯德昌刻字书法选》。
    1986、1988年先后应邀赴美国、新加坡访问讲学、举办个人书画展。侯德昌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。自幼酷爱书画。1950年考上辉县一中。
    1953年入汲县(今卫辉市)师范学习,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。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,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,同时,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进行写生收集素材,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。
    1976年,毛泽东主席逝世,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。在从全国书法界征集的万份稿件中,侯德昌书写的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”十七个大字被选中,制成金字镶嵌于瞻仰大厅。受到中央领导、专家和群众的好评,获文化部嘉奖。
    1982年,他创作的国画《崂山图》参加了法国沙龙美展;八十年代初,他以黄山为主题,创作了《黄山松谷》、《黄山秋色》等系列山水画,被美术界誉为“侯黄山”;
    1992年,为我国申办奥运会,他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《中华魂》,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;
    1994年国庆前夕,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厅主笔绘制巨幅大型山水画《幽燕金秋图》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称赞。江泽民同志说:“画的气势很大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。”
    1995和1997年,他为中南海创作《山永寿松长青》和几幅独具特色的山水画;
    1999年,他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《长城雄关图》等。
    2001年1月13日,他又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。侯德昌对刻字艺术的研究造诣也很深;
    1989年《侯德昌刻字书法选》书出版发行。
    1992年《篆书艺术》出版后,得到了张仃、黄苗子、许麟庐等老一代书画家的高度评价。1998年他历时八年,用尽心力又完成了《篆书艺术粹编》稿。
   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,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。
    上一篇:张佩山水画欣赏
    下一篇:美国人称为“中国毕加索”的大画家——石虎
  • 图说天下
    首页 | 艺术 | 艺术动态 | 民族艺术家 | 历代名家 | 当代名家 | 名家访谈 | 艺术研究 | 展览展示 |
  • Copyright @ 2012 http://www.56mzys.com,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 Power by DedeCms
    合作单位:中国文化遗产名瓷名窑恢复立项工作委员会